三、名词解释
1.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这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2. 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依赖型人格障碍可能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影响,这种方式或过度保护、或专政权威。同时、缺乏竞争意识、社会角色固着也可能是导致这类人格障碍的病因。
3. 分裂样性人格障碍:表现出从社会关系分离的模式,他们对他人冷淡、不热情、冷漠。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等。
四、填空题
1. 当前许多学者都在试图使用(外倾性)(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和 (经验的开放性) 等五个维度对人格障碍做出有意义的标定。称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模型。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病人反社会行为的严重程度,大约在(3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减轻。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格障碍?
答: 1.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2.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矫正,只有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可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发病通常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并持续发展到成年,甚至中年。现在18岁以上且症状至少已持续2年,方可作出诊断。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2.CCMD-3对人格障碍是如何划分的?
答: 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8种类别:分别为:
1)。 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冲动性人格障碍;
5)。表演性人格障碍;
6)。强迫性人格障碍;
7)。 焦虑性人格障碍;
8)。 依赖性人格障碍;
这8种人格障碍各有其认知方式、情绪特点和行为习惯。
3.简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答: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3)。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4)。 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