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填空题
1.第一个提出个体全程发展理论的是(埃里克森) .
2.行为主义有3个最基本的假设:(环境决定论)(采用实验法)和(乐观主义) .
3.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_、(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4.临床访谈形式包括(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和(精神状况检查) .
5.心理障碍评估的基本要素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五、简答题
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把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答: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0. 器质性精神障碍;
六、论述题
1. 请谈谈你对变态心理多维度整合模型的理解。
答: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1.行为遗传学:的许多研究证明,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础。
2. 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最基本的情绪,如害怕,生气,伤心,苦恼,兴奋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可能。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积极的,那么他的联想、解释、印象也是将会有积极的倾向。
3.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反之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