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气质
1、巴斯等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2、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三个阶段: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等阶段。
1.自发性微笑
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自发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周至4个月的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
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四)分离焦虑
经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阶段的悲伤、求助、愤怒的抗议到第二阶段尝受失望,出现情感冷漠;在无能为力之下超脱分离焦虑困扰,企图适应新的环境
婴儿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
一、模仿学习
模仿是婴儿天生的学习能力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范式包括:①习惯化;②去习惯化。
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习惯化。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是去习惯化。
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优先注视范式的指标是注视时间。
婴儿偏爱注视正常的人脸。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有:
①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②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③动作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④动作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指:①手的抓握动作;②独立行走。
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重点包括:①五指分化;②手眼协调。
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有:①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②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③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独立行走的意义有:①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②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③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主动性。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①头尾原则;②近远原则;③大小原则(没有“上下原则”,没有“顺序原则”)。
影响婴儿动作技能的因素:
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