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
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习题42)。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关于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35):①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习题43);②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③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0312-3-66);④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习题236):①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②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不包括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关于再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习题45)。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习题44)。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③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④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习题237):①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②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社会化的载体包括(习题238):①参照群体;②学校;③家庭;④大众传播媒体。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习题46)。
五、▲社会化的分类
(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习题47)。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习题48)(而不是“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三)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包括(习题239):①道德观念;②道德情感;③道德行为;④道德判断。
(四)政治社会化
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国家意识阶段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习题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