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整理归纳临床资料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A.求助者对他人印象和治疗情况的评价
B.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的情况
C.心理咨询师人际、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情况
D.最后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
参考答案:B
12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A.准确B.变化C.稳定D.系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归因。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能力的过程。对于行为原因有以下几种: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以及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其中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预测。而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故选B.
13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中的“完美目标”是( )。
A.使求助者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
B.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性、宽容的生活哲学
C.降低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体验
D.使求助者克服负性生活事件的困扰
参考答案:B
14在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中,将个体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定义为( )。
A.情绪易感性B.心理活动的强度C.情绪的阀限D.心理活动耐受力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注意B与D的混淆。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是指对一次打击的抵抗力高低;而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是心理活动的耐受力。可进行以下类比:擅长短跑的人爆发力好,类比心理中的心理活动强度高,认识水平高;而擅长长跑的人耐力强,能坚持不断地克服各种精神苦恼。故选B.
15不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界定的说法的是( )。
A.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缓解
B.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D.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是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如果情绪反应已经泛化,有可能是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故选C.
16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守恒概念。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即获得了守恒概念。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故选B.
17感知能力发展的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在( )。
A.胎儿期B.幼儿期C.婴儿期D.童年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婴儿期是个体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故选C.
18判断心理诊断是否具有科学性的依据是( )。
A.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应有绝对的一致性
B.诊断有时可以根据一个单项测定而得出
C.诊断是对多项测定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
D.任何单项测定不一定有可以比较的常模
参考答案:C
19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是( )岁。
A.1~2B.3~4C.7~8 D.13~14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第一反抗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故选8.
20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
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