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压力叠加的形式可以是( )的。
A.单一性B.破坏性C.继时性D.促进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叠加性压力有两类:一类为同时性叠加压力;另一类为继时性叠加压力。而压力的种类按强度分为以下三大类:①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②叠加性压力;③极端压力或称破坏。性压力。故选C.
12、布洛卡中枢即( )。
A.听觉性言语中枢B.视觉性言语中枢C.运动性言语中枢D.书写性言语中枢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它包括言语运动中枢(即布洛卡中枢)言语听觉中枢(即威尔尼克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故选C.
13、( )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A.识记B.记忆C.再认D.回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个相近概念的区分。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再认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回忆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故选B.
14、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心理学史。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古希腊至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与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开始)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故选A.
多选题
15、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 )。
A.经历一个质变过程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及小学中年级阶段)。故选AC.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B.选择相似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有利于增强自尊
C.自尊是一种缺失性需要
D.成功的行为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故选ABD.
17、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A.硬抵抗B.软抵抗C.不抵抗D.反抗的迁移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反抗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青春期阶段,出现第二反抗期,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一是硬抵抗;二是软抵抗;三是反抗的迁移。值得对比的是出现在三四岁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故选ABD.
18、在心理测验中,主试者的职业道德包括( )。
A.测验的保密B.测验的控制使用C.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D.对测验特别熟悉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测验中主试者的职业道德包括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以及保护个人隐私,故选ABC.
19、沙赫特认为与情绪产生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包括( )。
A.机体生理变化B.活动过程C.外界环境刺激D.认识过程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ACD.
20、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
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B.属于感知综合障碍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D.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