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竞争效应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种效应的比较。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此为结伴效应;而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故选A.
12 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 )。
A.单一性压力B.同时性叠加压力C.继时性叠加压力D.破坏性压力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继时性叠加压力,指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同时性叠加压力。故选C.
13 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A.准确B.变化C.稳定D.系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归因。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能力的过程。对于行为原因有以下几种: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以及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其中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预测。而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故选B.
多选题
14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亲密B.依恋C.服从D.利他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爱情别。选ABD.
15 关于梦,正确的说法包括( )。
A.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B.多出现在快速眼动期C.做梦会影响人休息D.梦境总是连续的
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梦的心理学知识。睡眠中人人都做梦,且多出现在快速眼动期;梦有许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而且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的休息。故选AB.
16 关于性别认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性别是生物学的概念B.性别认同偏离会导致性心理障碍C.受后天教育的影响D.指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的“性”协调一致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性是生物学的概念;性别是心理学的概念;性角色是社会学的概念,所以不选A.选BCD.第6题 笔记记录我的笔记(0) | 精选笔记(4)选择笔记标签:试题内容(4)答案解析(0)
17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A.硬抵抗B.软抵抗C.不抵抗D.反抗的迁移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反抗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青春期阶段,出现第二反抗期,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一是硬抵抗;二是软抵抗;三是反抗的迁移。值得对比的是出现在三四岁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故选ABD.
18 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 )。
A.寻求行为参照B.群体凝聚力C.遗传素质D.对偏离的恐惧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从众的原因。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故选ABD.
19 “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 )。
A.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B.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C.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D.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原发性妄想以突发性妄想(妄想的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最为常见。例如,患者在路上看到一条狗,当即说:“我要被提拔了,文件很快就下来了”。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大诊断价值。故选ABCD.
20 认知系统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是( )。
A.建立亲切和可信任的关系
B.评估压力的性质及可控度
C.对人格特征进行重新塑造
D.影响人对行为的自我控制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压力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改变。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有认知、评估作用、调节控制作用、人格的影响作用。人格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当人面对压力时,如何对待理解处理压力事件,都会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A项属于社会支持系统,不属于认知系统,故选BD.